最近把很夯的魷魚遊戲看完了,本想趁著記憶還新,在韓劇版發表一下心得的,無奈無法潑文,乾脆把心得發表在我的部落格上,跟大家分享。

 

 

以下有嚴重劇透,不喜誤入。

 

 

韓劇版上對這部影集的評價非常兩極,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覺得魷魚遊戲是被炒作起來的,一整個過譽了。

 

我個人是喜歡的。

 

這部影集的情節很簡單,就像電影大逃殺一樣,把一群人關在一個密閉空間裡自相殘殺。觀眾甚至能輕易的預測到結局。連所謂的神秘人的身份,在週遭朋友熱烈的討論中,與劇情有意無意的暗示下,看劇時沒刻意動腦的我也能輕易的猜得一二。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我看劇時的震撼與感動,因為這部戲並不是取勝在劇情的精巧程度,而是人性的描繪,而裡面所描繪的人性也不是患難見本性或患難見真情那麼簡單,而是勝與不勝,殺與不殺的取捨。

 

我們小時候玩兒童遊戲時,誰遊戲輸了,我們會稱某某人「死了」,小孩子口中的死不是真的死亡,只是表示這一場遊戲玩家已經被淘汰,進行不下去了而已。等到我們長大了,進入社會後,加入了成人世界的遊戲。在這場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中,沒錢,破產,欠債,等同於輸了這場遊戲,不會真的死(但是依照影集所呈現的:生不如死),因為無法重來,當翻身的機會幾乎等於零的情況下,失去了財產後,再來被剝奪的就是自己的身體權了,如影集中被迫賣腎,或自願被孔劉扇巴掌的參加者,而喪失身體權的極端狀況下就是死亡。設計魷魚遊戲的人利用這點,於是先利用孔劉引誘參賽者犧牲自己的身體換取贏得獎金的機會來測試參賽者對於獻出自己身體權的底線,從而鼓勵參賽者參加更大的賭局。

 

而在參賽者經過了第一場遊戲後,被死亡的恐懼籠罩而要求退賽時,主辦方依照多數人的意願讓大家回去正常的世界,繼續過自己的魯蛇生活。只是,當生活如地獄,生命是否還值得珍惜呢?幾天後,大多數人選擇回歸參加第二場比賽,這時的他們已經不能稱自己是受矇騙的受害者了,只能稱為拿自己生命當籌碼的賭客。沒有人逼他們...又或者,整個社會,體制都在逼他們?

 

主角奇勳跟童年好友尚佑的對比也很值得一提。奇勳是一名頭腦簡單的靠媽魯蛇。從第一集玩抓娃娃機時被小朋友教育:「要用腦玩。」就知道他處事少謀劃,缺心眼。但觀眾不難從他餵貓,照顧老人的舉動發現他喜歡扶助弱小的一面。而尚佑本來是人生勝利組,因為投資失利,而變得負債累累,落得和奇勳一起參加死亡遊戲的下場。尚佑的人設暗示了他轉黑的可能性(好像又從商?嘖嘖,所謂無奸不成商啊)。頭腦好,心眼多,有沒有可能為了勝利不擇手段呢?

 

於是劇情的中段尚佑如我們預期的,黑化了。他用陰險的計謀拐騙了善良的阿里,真是低賤下作,人神共憤。咦?不對,等等,同一個場景,奇勳正在另一個角落欺騙失智老人啊…(雖然後來知道老人是裝的)。我們的白蓮花暖男怎麼跟著壞呢?

 

同樣是欺騙,還分什麼高尚不高尚?當遇到生死關頭時,尚佑鑽遊戲規則的漏洞,欺騙阿里,奇勳利用老人失智,在遊戲中作弊,兩個人一樣黑。

 

所以後來連奇勳指責尚佑在玻璃橋上推人,或是殺脫北女,聽起來都沒有什麼說服力了。如果尚佑沒有在玻璃橋上推人,死的就是奇勳等三人。如果奇勳要反駁不能因為要贏而使出不道德的手段,對照他之前遊戲作弊的行為,也沒有立場這樣指控。殺脫北女這件事也是,尚佑說反正脫北女也活不久了,理由剛好跟奇勳要老人去死的理由一樣。追根究底,兩個人越走越像。

 

甚至奇勳在最後一場遊戲剛開始佔上風的理由也是因為他越來越像尚佑了,懂得在綁鞋帶時偷抓沙子,偷襲尚佑眼睛。(看到這裡真的忍不住感慨,江湖在走,果然小手段要有。)

 

不過奇勳還是沒能主動取尚佑性命,他在第六場遊戲的最後一刻提出暫停遊戲的要求。這也符合觀眾大多數的一般道德觀念:「殺人是不好的,No,no~」(搖手指)。但是我想這時候擅長玩遊戲,謀劃算cp值的尚佑心裡應該正大喊:「你個白痴!遊戲不是這樣玩的!」因為如果奇勳選擇此時終止遊戲,獎金會被平分到其他已經死亡的參賽者家屬那邊,這樣兩個人又會回到魯蛇原點了。

 

奇勳拿了獎金後,因為罪惡感,一直沒動那筆錢。相信此時在天國的尚佑跟比較理性的觀眾應該又受不了在心裡吼:「把錢拿去用,你之前答應別人了!」。讓人不禁要問,奇勳這麼一個情緒化感性的主角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呢?這個主角似乎怎麼都學不會用腦子理性的處理事情,只是一直活在感情的世界中。但如果我們回頭想想,在遊戲進行中,最有人情味,最溫暖的角落就是所謂的奇勳幫的角落,如果世界這個遊戲舞台不存在奇勳這種無時無刻都願意用真摯情感與人交流的人,世界又會變得怎麼樣呢?

 

但我必須說光有人情味而沒有能力,最後還是需要別人保護自己,空有熱情只是增加別人負擔而已。就像奇勳一開始是在媽媽的保護傘下,遊戲中受到尚佑的保護,但他仍然不自覺。想保護別人卻沒有能力,這也是種悲哀,如果有第二季的話,希望他好好結合他的資源(獎金)和熱情。

 

最後幫老人事件下個註解:在遊戲中討論要遵守規則,還是要結黨耍心機鑽漏洞什麼的真的太low了。真正的特權份子會讓你覺得他們很公平的在玩遊戲,但事實上,他們永遠不會輸。很熟悉的感覺,不是嗎?

 

-----------------

睡了一覺突然想到還有樓梯沒講,所以現在要來講樓梯。

 

遊戲進行中一個很特別的設計就是那彎彎繞繞的樓梯。這樓梯雖然色彩繽紛,很有童趣,但是因為樓梯狹窄,只容一人通過,所以鏡頭拉遠時,有種參賽者排隊前進,旁邊三五而立著帶機槍的工作人員的視覺感。

 

有沒有很像工廠作業員要上工前排隊的景象?還是像牲畜排隊進屠宰場的景象?

 

工廠的興起,工業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去個人化的過程。老闆只在乎這個人能不能操作機器,幫他賺錢,員工的興趣愛好,甚至姓名都是可以忽略的東西。眾人開始玩遊戲之後,穿着同樣的運動服,只剩下胸口的編號區分彼此,就是遊戲試圖去個人化的設計,包括工作人員也一樣,在外觀上只剩面罩上的圖案用來區分階級。

 

但是主角奇勳在遊戲開始不久後,就開始問大家姓名,象徵著找回每個人的人性面(主角存在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老人在被詢問名字的時候愣了一下,剛開始看可能會以為只是老人反應比較遲鈍。但後期老人的身份揭曉時,觀眾回顧這段劇情就知道,他就是屬於「不把人當人看」的始作俑者--遊戲的VIP,當然會在奇勳問他名字時感到驚訝。

 

有趣的是,穿同樣的衣服以及用編號取代姓名等,這些試圖物化參賽者的遊戲設計,在遊戲負責人口中,被賦予了「公平」的定義。但在遊戲開始後不久,當觀眾看到工作人員竟然被默許偷盜屍體販賣,甚至還有醫生參賽者涉入其中,就會開始感覺事情不單純。隨著劇情推進,更會明確的感受,所謂的公平只是表面的假象,對於規則制定者的VIP們,或是規則執行者--鐵面負責人,甚至最底一階拿機槍的執行者而言,規則不是絕對,永遠有後門可以走。「公平」兩個字不過是用來安撫在食物鏈中最低階的那群人的說辭而已。

 

嗯…又回到了這種熟悉的感覺,不是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魷魚遊戲 韓國
    全站熱搜

    西泥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